11月15日,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荆月新一行四人来校考察交流,参加“从齐鲁到敦煌:法律文明的多元源流与交融互鉴”学术会议,并就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。
会上,两院七位学者分别围绕“儒家思想与法治文化”“敦煌文书与民族法律实践”“中西正义观念比较”“家庭法前沿问题”“河西宝卷与地方规范”“长城治理文化”及“传统齐家法基础”作专题报告。报告内容涵盖理论源流与实践样本,呈现了一场层次丰富、视角多元的学术对话。
会后,双方举行了法学学科发展座谈会,就学科特色凝练、科研合作、师资交流与资源共享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。荆月新院长介绍了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国家级项目申报、团队建设与“新文科”改革方面的经验,表示河西学院在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资源独特,双方在法律史、民族法学、边疆治理等方向具有广阔合作空间。
其间,荆月新院长还为法学院师生作了题为《对传统文化自在性特征的阐释》学术报告。报告指出,传统法治文化具有强大的“自在性”特征,其依自身规律独立发展、并与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深度绑定的根本属性,是近代中国法制改革中出现制度文本与实践、观念“三重脱节”的深层原因。报告强调,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之路,必须在尊重并传承传统法治文化“自在性”这一根本特质的基础上,辩证地吸收外来成果,实现本土化创新与融合。
此次交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两校法学院的合作关系。双方表示,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,在未来持续加强科研协作、师资互访与人才培养,共同为推动法学学科建设与法治发展贡献力量。
下一条:法学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专项学习交流
【关闭】